在思辨中触摸真理的温度,在重构之间用思维穿透表象,在多元价值观的碰撞中追寻生命的光标。本期图书推荐带来的是2024年度中国好书第二期——人文社科类书籍,翻开人文社科经典,开启一场永不落幕的智性远征。
1.《重构关系:数字社交的本质》
责任者:邱泽奇
出版社:北京大学出版社
索书号:C912.1/543
内容简介:数字连接给了每个人连接世界的机会,也让人们的社交从此不同。运用数字媒介,理论上,一个人可以与世界上的其他任何人建立联系。即使如此,人们的社交关系依然只有四类:家庭关系、朋友关系、工作关系、生活关系。当然,每一类关系都有着异常复杂的维度。删繁就简,《重构关系:数字社交的本质》在每一类关系中选择了四类典型场景,用案例呈现场景,在场景中捋出案例内含的社交关系重构,探讨数字社交带来的社会关系革命——从个体围绕社会的社交转向个体汇聚关系的社交。
2.《中国文化之美》
责任者: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
出版社:中信出版社
索书号:B83/156
内容简介:对美的追求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。读懂中国文化之美,寻索华夏大地五千年美的历程。中国文化之美,流淌在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、艺术表现与日常生活中。通过3大篇章13个维度,感知东方风华的黄金侧面。中国文化之美流淌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。博雅国学、中和礼仪、音乐正声、诗国情韵、各美其美、书法灵韵、丹青妙意、纹饰内蕴、色彩雍容、衣冠华彩、舞台芬芳、营造神功、器物巧美……一幅幅精妙的美学画卷徐徐展开。从精神气质、艺术表现到日常生活,展现中国人美感世界的荦荦大端。
3.《满世界寻找敦煌》
责任者:荣新江
出版社:中华书局
索书号:K870.6/8
内容简介:敦煌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文化宝库,20世纪初藏经洞文物发现后不久,就被英、法、日、俄、美等国一些“考察”“探险”者骗取、劫掠,致使约五万余件敦煌文献流散海外,被分藏于十多个国家的四五十个机构及私人手中。北京大学中古史中心荣新江教授将自己从1985年起,不辞辛劳,克服种种困难,到世界各地寻访这些难觅的敦煌文献的经历,整理撰写成《满世界寻找敦煌》一书,本书作为国际敦煌学学术史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,堪称学术精品,同时又不失为生动翔实的普及读物。
4.《家国记忆:一对五十年代大学生的时代背影》
责任者:陈青法、方灵兰
出版社: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
索书号:I253.7/234
内容简介:本书以两位耄耋老人大半个世纪的感人故事为切入点,折射出新中国第一代建设者的时代背影。回忆始于抗战时期,从谋生于动荡乱世的少年时代,到1956年考入大学的青春年代,再到响应“黄河流碧水,赤地变青山”号召,支边服务国家林业建设,晚年居于陋室,依然过着清贫的生活。本书既是一部致敬建设者、回望大时代的抒怀之作,又是一部注目当下、探寻人生意义的智性之书。在家国大爱、个人命运、理想爱情的并置中,蕴含着时代延续性的精神品质得以展现。
5.《生活中的情绪心理学:来自内心深处的福流》
责任者:彭凯平
出版社:清华大学出版社
索书号:B842.6/612
内容简介:本书将帮助读者经由心理科学了解各种情绪的本质,在了解心理学家们精心设计的情绪实验,以及由这些实验成果诞生的应对策略之后,就会有醍醐灌顶的感觉。在快节奏、高竞争的现代社会中,《生活中的情绪心理学》无疑是一本提升个人情绪智力、增进人际关系和谐、实现自我成长和人人幸福的好书,帮助每个人成为情绪的主人,活出一个情绪稳定,且更加积极、丰盈的人生。